创新监督方式 实现网格促廉
创新监督方式 实现网格促廉
——武陵区积极探索将监督“立”在网格上的成功路径
常德市武陵区纪委
【内容概要】今年来,武陵区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落实“两个责任”、“两个覆盖”要求,通过把党风廉政建设创新融入到社会治理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之中,把监督“立”在网格上,有效推动了廉政文化、作风建设、风险防控、信访排查、监督检查、优化环境进网格等各项工作上台阶,基本形成了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纪检监督网格体系,多项特色工作得到《中国纪检监察报》、三湘风纪网、《常德晚报》等中央、省、市媒体的推介。
一、基本情况
武陵区地处常德市中心城区,区域面积2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万。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现辖14个乡街, 135个村居,577个网格党支部,拥有党员数23836人。按照市委 “一本三化”社会治理新思路和完美社区“3+N”工作新要求,武陵区先行先试,依托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通过将监督“立”在网格上,有效推动了廉政文化、作风建设、风险防控、信访排查、监督检查、优化环境进网格等各项工作上台阶,实现了“党组织延伸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的覆盖目标。《中国纪检监察报》、《党风廉政》、三湘风纪网、清风网、常德廉政网、《常德晚报》等媒体以《武陵区“网格化”实现基层纪检监督全覆盖》为题进行了深度报道。
二、主要做法
1. 制度+科技,监督网格“数字化”。针对当前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难的问题,为确保纪委监督责任落到实处,将公开招聘的全区500名网格员全部纳入廉洁志愿者范围,依托由两名区级领导挂帅、41个区直单位、93个社区参与的网格化综合信息平台,全面构建纪检监察数字化体系,不断提升执纪监督的科学化水平。一是组织架构数字化。除将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以及网格党支部四级组织录入系统外,还将区纪委、街道纪工委及社区纪检委员、网格廉洁志愿者同步整合到网格化综合信息平台中,全区各级党组织书记、委员及纪检监察负责人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都可以在信息平台清楚地显示出来。二是党员信息数字化。将全区两2.8万名党员个人信息、流入流出及受党纪政纪处分情况分类录入系统,并不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对党员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三是日常监督数字化。利用网格平台信息指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对违规使用公车、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领导干部进出高档会所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作风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充分发挥廉洁志愿者(网格员)身处一线、监督隐蔽、暗访便捷等优势,鼓励廉洁志愿者(网格员)在巡查中对干部违纪违规的行为利用网格手机进行抓拍固定证据,并及时上传到区纪委信访举报邮箱,区作风办安排专人对邮箱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
2.工作+生活,监督网格“立体化”。针对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难的问题,立足网格,除工作圈外,还把干部监督触角伸向党员干部的生活圈、家庭圈、社交圈,全面消除监督盲点。一是注重风险防控,确保廉政教育“无死角”。依托廉洁文化周、社区广场舞、道德大讲堂、网格党支部等活动平台,开展“短信捎廉进万家”、“清风武陵风景线”、 “武陵区勤廉之星”、“家庭廉内助评选”等各类活动70多场次,参与活动人次突破八万。特别是去年3月份由武陵区纪委主办的全国首届“德孝廉”小小说征文评选活动,活动期间共收到国内外参赛作品10212篇,其中张玉兰的《陪着母亲坐火车》、申平的《瘸羊倌儿》、戴希的《一串佛珠》被评为一等奖。二是坚持聚焦“四风”,确保监督检查“全天候”。围绕落实上级纪委部署的53项重点整治任务,由区纪委、区作风办牵头,不定期组织廉洁志愿者进行明察暗访。到目前为止,共抓拍到党员干部公车私用、工作日午餐饮酒、上班时间玩游戏等方面的证据5件,给予警告处分5人,另对所涉及5家单位党政正职、分管领导及纪检组长落实“两个责任”不力进行了警示谈话。三是拓宽线索来源,确保信访举报“零障碍”。 委托深圳永兴元科技公司,在网格化信息平台开辟信访举报版块,并与纪委书记信箱互动链接,着力打造投诉举报“快捷道”和民情民意“直通车”。去年以来,共收到群众网络投诉举报36件,经核实转立案12件,涉及科级干部2人。
3. 一专+多能,监督网格“多元化”。立足解决距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挖掘监督网格的潜力与功能,通过创新融入“五个一”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着力打造“执纪监督”加“便民服务”的一专多能综合平台。一是“一站式”服务。将涉及11个部门的30多项为民服务的常办业务集中为一体,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把网格服务纳入全区电子监察系统,凡所办理事项均需按要求及时录入系统,有效确保受理事项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群众无投诉。二是“易办事”服务。为解决8小时之外“办事难”的问题,在全省率先开发使用了易办事自助服务终端系统,通过一台像银行ATM机一样的机器,能24小时一站式办理30多类社区公共服务事项,查询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医疗、交通、住房等政策信息,提供水费、电费、煤气费等缴费平台,打造了“永不下班的社区”。三是网格党员“双代”服务。针对网格内行动不便的关爱人群,以网格党员为主体,收集服务需求,提供代理、代办服务。同时,组织500名廉洁志愿者开展社区送温暖活动,去年,共帮扶群众1400余人次,慰问贫困户及孤寡老人92人,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近百万元。
三、初步成效
一是廉政教育实现了全面覆盖。根据党员差异化,对党员按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困难党员等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分类开展廉政教育,分类提出要求,并以公开诺廉、设岗践行、志愿服务、执纪监督为抓手,引导党员发挥作用,有效避免了在职党员责任心不强、无职党员与群众无差别、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离退休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困难党员关怀帮扶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通过网格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所有党员建立了信息卡,可以及时调度和详细掌握每名党员的基本情况、年度公开承诺及践诺、党费交纳、参加组织生活、结对帮扶、评议奖惩等基本信息和作用发挥情况,使每名党员都拥有一张“身份证”、一张“实绩表”,实现了廉政教育全覆盖。
二是党员活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纪检监督进网格后,党内活动更加经常,社区党员参加党内活动更加自觉,党组织的影响力、吸引力明显增强,网格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有了明显提升。每名党员都有机会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群众和执纪监督工作,党员的价值得到了实现。特别是在执纪监督方面,广大党员和基层群众普遍反映,原来觉得纪检监察部门很神秘,现在参与到其中后,不仅认识到执纪监督工作确实很不容易,而且深刻体会到纪检监察工作让权力更加规范透明,进一步坚定了对全区乃至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信心与信任。
三是经济建设做到了环境最优。通过实施纪检监察进网格,将监督“立”在网格上,广大党员干部党性原则意识、责任担当意识和勤廉履职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全区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积极主动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达到两位数以上继续稳位居全市第一。全区共有重大项目120个,总投资380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37个。投资6亿元的天济喜来登酒店、投资5亿元的居和嘉美家居广场二期正式营业;投资50亿元的常德汽贸城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已有奔驰、奥迪、东风雪铁龙、起亚等多家品牌4S店入驻;投资50亿元的东星家居广场一期主体工程年内可建成投产;投资10亿元的友阿商业广场正式签约落地,征地拆迁、土地平整及其他配套建设目前正在平稳有序推进当中。
四是干部作风确保了群众满意。自纪检监察进网格工作推行以来,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都在第一时间宣传并落实;通过廉洁志愿者(网格员)的走访,基层群众的呼声和要求都能第一时间反馈到相关部门,行政审批再提速幅度超过37.8%,对伤残军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党员四类“重点关怀对象”的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征地拆迁“零事故”、违法建设“零增长”、棚改政策“零差错”、巩文迎检“零扣分”、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零指标”的“五零”现象,被中央、省、市媒体的强势推介。省委巡视组在巡视武陵区后,给出了“压力最大、作风最实、环境最优、发展最快、保障最好”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