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多方位畅通信访举报渠道
今年以来,武陵区纪委监委紧紧围绕信访举报工作密切联系群众,零距离了解民情,从维护群众利益角度出发,进一步夯实办信处访基础,通过强化受理,创新方式,拓宽渠道等方式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实现了主动吸附信访矛盾在基层化解。
坚持紧盯重点领域,强化信访举报处置,是畅通信访渠道的“桥头堡”。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武陵区纪委监委设立了“绿色通道”,推行“三个从快”的涉疫信访举报处置方法,即线上发布、从快受理,聚焦重点、从快查办,从严处置、从快问责,助力疫情防控的监督“全覆盖”。据统计,武陵区纪委监委受理涉疫信访举报61件,给予党纪处分8人,通报批评等组织处理60人;与此同时,在全市启动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动态清零”攻坚工作中,武陵区纪委监委坚持“六个强化”,对涉及扶贫的信访举报一律“优先受理、本级办理、快速办理”,“一把手”带头包案,多措并举清存量、遏增量,提前实现了“动态清零”工作。
坚持创新举报方式,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是通畅信访渠道的“反光镜”。武陵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创新信访举报方式方法,充分引导社区居民形成监督氛围,利用微信关注度广、普及率高、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创新工作方法。例如穿紫河街道在疫情期间开通微信二维码“扫一扫”信访举报平台,积极受理投诉举报,及时掌握信访苗头信息,主动吸附信访矛盾在基层化解。今年以来,武陵区纪委监委共受理投诉举报21件并全部在本级化解。武陵区委巡察办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开通“武陵巡察”微信号,并将微信二维码印在巡察公告上。公告张贴在被巡察单位各显眼位置和人流汇集处,同时,二维码也在官方媒体网站同步公开发布,多渠道受理群众来访。今年以来,通过巡察微信平台收到各类信访问题共51件,巡察机构自办自处21件,转办相关单位和部门30件,取得了问题处理化解率百分百,群众满意率百分百的优秀成绩。县、乡、村三级干部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综合运用纸媒、广播、电视等媒介,大力加强宣传,对信访举报、受理范围、反映渠道、信访人权利义务和纪检监察机关受理、办理、处置等流程进行了进一步的政策普及,扩大了人民群众的对信访工作的知晓面。
坚持“四门五访”齐发力,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是通畅信访渠道的“回音壁”。武陵区纪委监委采取开门接访的方式,拓宽信访举报渠道。推动开门接访常态化、规范化。每周二定时定点定人与群众“面对面”接触,“心贴心”交流,形成以上率下的示范带动效应,营造区纪委全员办访的工作氛围。目前,区纪委监委已开展定期接访47次,接待群众来访34次 ;将信访室搬到群众家门口,区纪委书记带头,全体班子成员到村(社区)蹲点接访41次,接待群众来访51次,当场化解矛盾问题 12个。实施登门走访,走村入户起底信访隐患。在无越级访乡街创建工作中,武陵区纪委要求清存量、遏增量,包片包村、包组包户对现有信访举报存量和信访隐患进行“大起底”,积极送政策、送温暖、送结果,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化解。芦荻山乡纪委就以村居为单位,建立了信访苗头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档案,由下至上,层层摸底,共梳理关于邻里纠纷、土地确权、征地拆迁、民生工程等方面矛盾问题226个,均通过政策解释、沟通疏导、村级调解等方式就地解决。进门约访,带信“走下去”推动疑难问题解决。变“上访”为“下访”,要求包案领导带着疑难信访问题“走下去”,到信访问题所涉地走一走、看一看,与信访人当面聊一聊,推动实现“案结事了”。对于疑难复杂、久访不息的重复越级信访,特别是多年、多人、多层、多头的重复越级信访,区纪委开展重点约访3次,找准症结所在,对症开方,推动问题解决。串门盯访,紧盯关键精准施策消除隐患。转变“重治轻访”的工作思路,“重病重治”、“轻病轻治”、“未病预防”,明确“三病”同诊同治的工作方法,防微杜渐。紧盯扶贫、征地拆迁等关键领域和重点中心工作项目,充分发挥信访举报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走村串户,召集村民开“屋场会”3次,以“拉家常”、方式,面对面、心连心沟通,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跟踪”信访人思想动态,督促基层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及时化解扶贫领域问题矛盾5个,消除信访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