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廉动力 基层治理廉当先 常德市武陵区芦荻山乡以清廉村居建设贯穿于全基层工作
武陵区芦荻山乡纪委干部走访时和群众在和解树下谈心。
周芝华 皮柏枝 彭宇菲 唐毅
村居有我们的乡土,有我们的乡愁。
“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今,常德市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延伸至乡镇村居,清廉村居建设逐见成效,在区域内打造出了政治清明、干部清正、社会清廉的乡镇村居环境。拨开云雾现蓝天、见星空,武陵区芦荻山乡就在此多姿多彩的繁星中燿燿生辉。
“一看就知道您是个对生活很乐观的人,您现在身体健康状况怎么样?生活上有困难没有?”8月9日,常德市武陵区委副书记、区长寻健一行赴芦荻山乡开展“十访十问”活动,在石公庙村监测户刘祖伍家中拉起了家常,叮嘱乡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要关注监测户的生活状况,带着责任和感情为民办实事、解难事。而这一幕只是武陵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众多问题的一个画面。
提正气 倡文明
乡情民心“廉”引风尚
“您看!这里原先路窄人多,路旁便是一条杂草丛生、淤积严重的沟渠。每到接送学生时车辆和人群拥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近日,武陵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姜友红在武陵区芦荻山乡社木铺小学大门前介绍道。
2022年,该村和区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通过共同谋划,借力乡村振兴,把社木铺小学门前沟渠环境改造成一个集清廉文化、活动休闲、停车接送学生于一体的多功能广场。附近的村民经常带着自家产的蔬果、家禽和水产在这里售卖,远处的小商小贩偶尔也赶来凑下热闹卖卖东西,一派和谐的乡村烟火气息。“清廉是福啊!常唠叨,知足常乐是妈妈的心里话……”很多小朋友跟着广场上的显示屏学会了《清廉是福》这首歌,大人和孩童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廉洁文化的熏陶。
芦荻山乡挖掘利用本地革命先辈的故事,通过宣讲带动大众崇廉爱廉。黄爱,武陵区芦荻山乡人,1922年组织工人大罢工和游行示威反压迫,后惨遭反动军阀杀害。为了传承武陵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持续弘扬无私精神和清廉传统,该乡在黄爱村建设了黄爱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2022年7月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共陈列黄爱烈士展品100多件,设有党建展区、党建多功能厅、廉政大讲堂,清风阅览室等功能室。陈列室建成后,已接待285家单位、4786名党员干部到此接受清廉教育。每到黄爱烈士纪念日,众多民众也自发前来开展纪念学习活动。目前,黄爱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已成为常德地区开展党建活动和中小学生红色教育的基地之一,与辖区内的“爱莲说”观台、清河长廊、清廉文化广场等形成了清廉文化宣传矩阵,让大众心中的廉洁印象和具体事物紧密联系起来,推动清廉社会实践。
产业旺 农耕忙
乡村振兴“廉”心实干
基层党员干部主动服务作为,廉政思想赋能当地治理和建设,其产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
“今天太热了!大家可以先品尝一下这款冰豆花,不仅清凉解暑,且爽口有营养。”7月12日,武陵区芦荻山乡党委书记周正,在与媒体的一次座谈会上不忘借机推荐着该乡出产的土特产品。
按照“班子搭台子、专合找路子、村民凑份子、大家挣票子”的原则,该乡成立了全市首家乡镇级集体经济合作联合社。乡里先后协调流转土地1500余亩,用于支持江南特种水产养殖(甲鱼)合作社、天景花池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户)就业增收。仅天景花池一项就培育相关种植大户17户,共创收近400万元,解决劳动就业600余人。
置身于天景花池田园综合体中,荷叶绿海映朝霞,莲花清香润心田。高铁、高速从此处一侧交叉穿梭而过,好一幅新时代农村田园画卷,如此景象已成为远近名副其实的网红之地。这里先后承办了荷花节、黄爱思想生平学术研讨会、常德市“学习强国”知识大赛复赛等中大型10余场活动。从2019年7月开园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28万人次,累计创收1180万元。今年“五一”节假期举办的常德花海动物园大型活动,7天就接待游客量约5万人次,创收近65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稳中求升发展现有优质经济产业的同时,全乡党员干部发挥能动示范作用,加快产业和资源融合,积极带动群众实现勤劳致富。常德市农贸大市场在芦荻山乡境内,有着对农产品的贸易优势;而常德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入驻于此多年,是常德市菌菇产业的龙头企业;考虑到本乡在家想创业的劳动力也不少,经乡党委班子决策后,创新在全乡推广“出菇房”,由乡里先统筹安排资金建成可移动的21平米标准“出菇房”,放置于签约农户家门口。“技术合作公司提供菌苗袋和技术,并负责按市场价垫底回购商品菌。此项目开展后,按每户每房计算可创收3万元以上,群众在家门口就可就业增收。”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洋介绍。
礼让路 和解树
基层治理“廉”字当先
近3年来,芦荻山乡不断融合清廉村居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廉动力”,先后获得全国、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黄爱村有一条被命名为“礼让路”的村道。当初是两条村道相接构成了一“丁”字路口,村民黄先生的老屋正好位于此,由西向南的道路构成了90度拐角,路口狭窄,且形成双向拐弯“盲道”。乡、村两级干部了解情况后,先后前往黄先生家交流。“我也是村里的一员,理应支持乡村环境改造。”黄先生按照村道建设要求,主动拆房让出近30平米宅基地,所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也随之被排除。而在“礼让路”旁有几棵樟树,树下宽敞荫凉,村组党员干部经常召集群众,在此交流座谈和调解村内诸多纠纷矛盾,时间一长,村民就称此为和解树。
“我就是不服,辛辛苦苦修的房子住着习惯了,说拆就拆!”6月下旬,黄爱村的老赵因与长益常高速公路复线第九标段征拆安置点存在矛盾,在“清风连心桥”微信群里闹情绪,并上访到乡纪委。乡纪委书记李亚平得知信息后,认真询问了乡征拆办和建设方负责人,通过多方取证并做通了其儿子的工作。在乡纪委的积极协调下,老赵最终同意征拆方案。近日,其主动拆迁房屋让地高速公路建设。
基层工作是否见成效,就在于日常工作的点滴跟进积累。武陵区纪委监委派驻社木铺村工作队始终坚守在基层末端运行,积极配合村两委,把宣传党的政策贯穿于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工作之中。在开展依法治村工作当中,该队持续配合乡、村两级开展扫黑除恶、防电信诈骗宣传,用群众身边反面典型教育,引导广大村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协助村支“两委”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实现半年内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无到市、省、京上访情况;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积极参加每月“19志愿日”全村范围义务巡逻及每季度一次的全乡范围内义务巡逻活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和禁止焚烧秸秆巡查与宣传,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村容村风进一步文明;配合村支“两委”加强防火、防溺水、守交通等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加强隐患排查治理。
清廉村居是清廉常德的重要元素,为乡村振兴大战略站稳岗、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护好航。武陵区芦荻山乡清廉村居建设的工作成效,为常德打造出了清廉村居建设名片。